人间脞语续三
2024-01-12 19:47:22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(本文发2024年1月12日《义乌商报》)

一、

同为“七零后”,老张热情洋溢,积极参加各种活动,练书法,学摄影,时不时地为一些时政热点喝彩或吐槽,线下线上,忙个不停;老李寡言少语,淡泊从容,弄弄花草,溜溜小鸟,看看闲书,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活得安闲自在。有次我故意问老李怎么看某个热门话题,他摇摇头:耳聋眼花的,真相都糊里糊涂,那敢胡说八道?觉得两人活法不同,皆各有可取。人老了,一定不能暮气沉沉。当然,静以养老,一定不无裨益。不过,或静或动,都须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——这是一种纯精神意义上的修炼和提升,是对人生与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化,是心灵空间的不断丰富与充盈。要利用得天独厚、日渐沧桑的“形象优势”,使自己活得更像一个哲人或智者。能在台上串个角儿、跑过龙套啥的,挺好,能在一群人中,侧耳静听,一言不发,却在内心里有对人事的大体判断,然后点点头,会心地笑笑,不一样活得有滋有味?

二、

谁发了一个赞美千古一帝的视频,赞美嬴政灭掉六国,建立一统江山的伟绩。有人留评说他说得好,有人则对他进行质疑。对此,我不想妄加评论。但我可以对历史做个这样的假设:如果当时欧洲也有一个嬴政这样的人物,且也能在那里成为“千古一帝”,那今天的欧洲就可能是我们身处其间的中国;如果当时中国没有嬴政,且没有谁能有他的能耐灭掉六国,今天的中国,可能就是如欧盟一样的“一盘散沙”。没错,历史没有假设,那我们不妨做个面向未来的假设:如果有一个能耐比嬴政更强的人活在当下的某个国家(比如美国),他不仅统一了美洲,甚至统一了整个地球——世界成为一个国家,这个国家听他一个人。你说那是人类的幸运呢,还是人类的浩劫?

人工智能能够毁灭人类么?精英们对此各持己见,有的认为这一天已为期不远,有的认为或有可能,但尚待时日,亦有人认为决无可能。对此,我因为无知而不敢置喙。然而有一点我丝毫没有怀疑,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一旦为恶魔所掌握,那对人类戕害之后果,任怎样评估都不为过分。我甚至徒生杞忧:一些人的大脑,会被强制植入一块芯片,然后,一些人在键盘上轻动手指,便有了操控和被操控之间的天衣无缝的对接。这种灾难性的后果,是否远比人类毁灭更为可怕?

父亲节,网上好热闹。一个无意听到的视频,说一个16岁的孙子手机上玩游戏,爷爷几次叫不要玩了,孙子不听,发生争执后,爷爷挨了孙子一拳。爸爸出差回来后得知此事,携儿子来到爷爷面前,扑通跪下,说自己教育失职,并连续狠抽自己。孙子被感动,也朝爷爷跪下,求爷爷原谅。显然,这是个编出的段子。孩子的成长,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16岁,所作所为,不过是此前各种“化育”之水到渠成。如果这位父亲平时能有如此的对家庭伦理的敬畏,估计就不会有孙子对爷爷的“暴力”事件了。

浙江詹苗康先生所写《需要多读点书来制造马甲?》一文,针对当下杂文多穿马甲的现状,婉转提出了杂文应写今不写古,写近不写远的观点。愚以为,写古写今,写远写近,似乎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立场、你的立意与出发点是什么。譬如有几个人,面对四周的高墙,有希望拆除的,有希望加固的,也有要在上面凿几个洞洞以做窗户的。而这几个人凑巧都是杂文高手,都写关于这墙的文章,无论怎么写,其文章所表达的,大概都是各自的主张。所以,杂文和所有文体一样,写什么并不重要,通过写传达出的符号信息(包括弦外之音),才是重要的。至于需要不需要穿马甲,就像出门需要不需要带伞一样,那得看当时的天气。

2024.1.12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