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遛狗说开去
2025-05-09 17:55:58
  • 0
  • 0
  • 3
  • 0

(本文发《杂文月刊》2025年第5期)

大伏,高温。早上九点未到,地上已像下火。小区这一段路道,靠右侧有一溜树荫。一个十多岁的孩子,正在遛狗。他手里抓着绳子的一端,跟在狗的后面,不像是他牵着狗,倒像是狗牵着他,行走在热辣辣的阳光下。我问:宝宝,你为什么不从树荫下走?宝宝回答:狗要朝这边走呢。我无言以答,看着这孩子被狗“牵”着,在烈日下和我相向而去。他满脸是汗,上身的衣服,已被汗水湿透。

小时候,家里养过狗。那年头,人吃饭都离不开“瓜菜代”,吃剩饭剩菜的狗,能吃到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。从人这儿得到的虽少,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乖巧和“敬业”。看家护院之外,家里人外出,它会跟着送到村边,回来,它又会摇着尾巴赶到门外好远迎接。当然没有人遛它,也不需要,它有足够的自我活动的空间。在乡村的泥路边,很难见到现在经常在马路边见到的狗屎。那些散养的狗,一般不会随便乱拉,需要做这种事的时候,它们会钻进庄稼地或其他比较隐蔽的地方。现在的狗尊贵而成“萌宠”,遛也就罢了,怎么可以主次颠倒,随狗所欲,让它“牵”着人走呢?

不由想起朋友讲过的一个爷爷奶奶和孙子的故事。朋友随女儿客居外地,那次回到老家,在去超市的路上,遇到多年不见的发小王某。王某和老伴,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。小孩是他们的孙子,暑假被在外地的儿子送回老家玩上几天。已近晚饭时分,正好路边不远就是一个饭店,朋友邀他们一起吃个饭,叙叙旧。王某欣然答应。但就在他们向饭店移步时,孙子走来,拉起爷爷的手,连说几声“我要回家”。王某对孙子说:咱先去饭店吃饭。孙子一边哼哼一边摇头,要回家看动画片。王某拉孙子的手,孙子手一躲,双脚连跳几下,像被蛇咬了一样大哭不止。王某的夫人一边从包里拿一张面纸给孙子擦眼泪,一边对王、又像对朋友说:要么今天就和宝宝一起回家吧,我们明天再聚。王某感到为难,朋友赶忙表态:没事没事,我们改日再聚。第二天,朋友接到王某邀聚电话时,已经因事离开老家。我毫不怀疑王某夫妇的热情与真诚,只是觉得这对被小孩“牵”着走的爷爷奶奶,有点可怜。

再说说刘君和杨君。他们是中学同学,大学都没考上。后来鬼使神差,刘君以高考落榜生中的高分,被聘为乡里一个部门干部,几经提拔,居然做到乡里的主要领导,居然又被提拔到邻近一个县做了副县长。杨君由泥瓦匠而成为包工头,再后来竟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,成了杨总。刘君做事踏实,加之为人谦和,口碑不错。但就在将由副县长升为县长时,在一个会议上被上级检察机关带走。最后结案,受贿五万元,被判四年。他栽在自己的老同学身上。杨在一次工程竞标时曾得到刘的关照,为表感谢,给刘送了五万元一个红包。刘不肯收。杨说:咱老同学,上学时饭菜票都合在一起用的,要这么见外干吗?刘犹豫之后,终于收下。不知这事儿后来是怎么泄露出去的,总之,一个老同学用一根无形的绳子,把另一个老同学牵下了水。

对狗的迁就,是人性对野性的放纵,因为孩子尚小,或情有可原。对孩子的迁就,是娇纵,这对于孩子的成长,有百害而无一利,只是这种积累性的危害,爆发期较长。朋友之间的迁就,为情所惑,知不善而从之,结果,触了法律的红线。人和物、人和人之间,其实都有一根无形的绳子,彼此相关,互相牵连。处于绳子一端的你我他,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定力,不可轻弃自我而为物或为人所牵。

2025年5月8日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